- 曹新星;贾冬梅;
在钢铁生产中,精准地裁切高强钢边缘至关重要,但这也充满挑战——刀具容易崩坏,裁切出的边部常出现毛刺、裂纹等问题。本文聚焦于一种广泛应用的工业级圆盘剪裁切设备(塔式无驱动型圆盘剪),深入探究了如何提升其对高强钢边部的裁切品质。研究从设备的工作原理入手,重点分析了3个工艺操作参数(刀刃间隙、重叠量和前束角)对裁切效果的影响。同时,刀刃本身的打磨维护精度以及设备的定期保养状态也是决定裁切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刀刃间隙、重叠量和前束角的精细调控,并增加三辊纠偏稳定辊,规范刀刃修磨技术参数等,成功解决了裁切后边部在后续轧制中常见的“锯齿边”和“边部开裂”等缺陷。这些优化措施显著提升了高强钢边部的光洁度和平整度,最终得到了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为汽车制造等关键领域提供了更可靠的高品质材料。
2025年05期 No.241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兴;陈浩;刘麟;李京;陈杨;季敏;
1.25Cr0.5Mo钢常用于高温关键设备,如加氢反应器,其高温下的疲劳与蠕变联合作用行为即疲劳–蠕变交互是影响其服役寿命的关键。本文通过应力控制试验,模拟了材料在高温服役中承受反复载荷(疲劳)和持续应力(蠕变)的共同作用。研究发现:“弹簧效应”与持续变形: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响应曲线(迟滞回线)呈现开口状并持续向右偏移。这表明材料在每次“拉伸–放松”过程中,不仅产生弹性变形,还积累了不可逆的塑性变形和缓慢的蠕变变形。蠕变恢复的“双刃剑”:在应力峰值(上保载)时,材料会发生显著的蠕变变形;在应力谷值(下保载)时,部分变形会恢复。但“拉长”的量总是大于“回缩”的量,导致每个循环都残留一点永久变形(应变累积)。这种累积的蠕变损伤逐渐成为主导因素。有趣的是,这种恢复效应反而使得疲劳和蠕变两种损伤机制之间的激烈“拉锯战”有所减弱。寿命的关键影响因素:当施加的波动应力范围(应力幅)小于其平均应力水平时,两者都会加速材料的损伤。这好比材料内部同时在进行快速的“晶体内部塑性变形”和缓慢的“晶界滑移蠕变”,加速了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耗竭,从而显著缩短了材料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当应力幅远低于平均应力时,蠕变损伤几乎完全决定了寿命,疲劳的影响变得微乎其微。本研究揭示了1.25Cr0.5Mo钢在高温复杂载荷下的失效机制,为预测其使用寿命、保障相关高温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5年05期 No.24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操庆春;方静;
某乘用车行驶约1.2万km后,变速箱圆锥滚子轴承失效。分析确认轴承材料(GCr15)成分、纯净度及初始热处理均合格。失效主因是外圈滚道面发生严重粘着磨损。关键证据指向异常高温:外圈滚道面检测到深度约1 mm的“二次淬火层”,显微硬度极高(HV 926),证实其曾经历瞬间超高温(>780℃)并被快速冷却。硬度梯度显示整个外圈温升显著。综合分析认为轴承外圈与安装座之间发生异常滑动摩擦,产生局部极端高温,导致滚道面材料结构剧变和粘着磨损。调查发现,变速箱喷溅式润滑设计效果不佳,在特定工况(如坡道、启动)下易导致轴承局部供油不足,加剧摩擦生热。该案例表明,即使轴承材料与制造工艺合格,异常的安装配合(导致滑动摩擦)或不良的润滑散热条件,也可能引发严重的高温粘着磨损失效。
2025年05期 No.241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杜;
结晶器被誉为连铸机的“心脏”,其状态直接影响铸坯质量和生产成本。在实际高效连铸生产中,结晶器铜管下口常出现严重磨损,导致其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成本居高不下。本文基于阳春新钢铁小方坯连铸机的生产实践,系统分析了铜管下口磨损的主要原因,并从设备结构、工艺控制、操作规范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通过优化足辊布置、调整开口度、增强支架刚性、规范操作流程等综合手段,显著延长了铜管使用寿命,实现平均过钢量超10000 t/支,为同类企业降低消耗、稳定生产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05期 No.241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